育儿干货│秋季如何润燥护肺?
不久前,有关秋天养生的话题登上热搜。防止“秋燥”,需要吃什么?如何应对“悲秋”情绪?立秋之后的养生在于顺应“收敛”与“滋润”的自然规律。立秋后,“燥邪”易伤肺,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饮食上需以“润燥养阴”为核心,多吃温润多汁的食物。老年人和儿童要注意滋养脾胃。
“润燥”吃什么?
入秋后,空气逐渐变得干燥,不少人容易出现皮肤紧绷、口鼻干燥、咳嗽少痰等问题。中医理论认为,这是“燥邪”导致的。简单来说,就是干燥的空气会损伤人体的津液,尤其是肺和皮肤。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,最先受到“燥邪”攻击。
按照“秋冬养阴”的养生原则,秋季需要润燥护肺,防止相关疾病的发生。比如保持室内湿度,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湿度,避免呼吸道干燥不适,同时适量饮水。
在饮食方面,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,如辣椒、姜、蒜等,避免助燥伤肺。适当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材,如乌梅、梨、百合、银耳等。
老话讲“秋吃梨,润肺脾”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梨有润肺凉心、消痰降火的功效,适合缓解干咳、咽喉干痒的症状。
而百合更是润燥高手——它性甘微寒,归肺、心经,不仅能润肺止咳,还能清心安神,适量食用缓解对失眠、心烦症状也有帮助。
百合炖梨汤润肺又安神,原料包括百合、梨以及冰糖,适合大多数人食用。“如果皮肤干燥,还可以多吃银耳、莲藕、蜂蜜,少吃辛辣烧烤,避免加重秋燥。”
其次,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穴位来激发身体自身的濡养能力。比如,我们可以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鼻翼两侧的“迎香穴”,感到微微酸胀即可,这对于缓解鼻腔干燥、预防感冒有很好的效果。此外,常按手背上虎口处的“合谷穴”,也有助于促进面部气血循环,改善口干问题。
最后,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也能起到很好的防燥作用。有意识地练习深长而缓慢的呼吸,有助于濡养肺脏。在干燥的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清水,保持环境湿度,也是对抗“秋燥”的有效方法。
参考资料:学习强国app
知识科普仅供参考,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
声明:以上图文,意在交流学习,普及知识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。